2009年4月22日,地鐵大興線棗園站。市政協文史委部分委員視察地下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據北京晚報報道,“承擔土地儲備任務的單位應當報請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考古發掘單位進行考古調查、勘探。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完成後食品,考古發掘單位應當出具是否具備入市交易條件的意見,相關意見作為土地入市交易的依據之一。”這是今年3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的《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管理安全辦法》中的明文規定。這樣一個辦法的出臺,背後是市政協和市政協委員十年持續不斷的努力。 人物 宋大川委員緊盯“地下”已有九年 市政協對於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的關註始於一份委員提案。 “那是2003年,當時奧運場館在大規模建設,可是部分場館建設前沒有進行地下考古,我是一名文物工作者,這讓我很難接受,我就提交瞭一份食品提案,《奧運場館建設要進行地下文物保護》。”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長宋大川回憶說,這份提案開始瞭食品他連續9年呼籲保護地下文物的努力。 “我本身就是一個考古工作者,到很多考古工地,也去過挺多破壞文物的現場,比如北京南站,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那個區域的地下文物埋藏特別豐富,可當時沒有進行考古勘探,施工中發現古墓,最終部分出土文物不知去向,再比如六裡橋公交樞紐,也沒進行考古勘探,歷史上那一地區出土瞭很多文物。” 美國黃色電影宋大川說,古都北京的地下世界是一個聚寶盆,立法,將對地下文物的保護制度化,才是保護地下文物的根本之道。 9年努力,宋大川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就要鍥而不舍,就要有責任感。對於《奧運場館建設要進行地下文物保護》的出臺,宋大川很欣慰,他說如果功勞有十分,那他頂多占一分,更多的是市政協委員們一起在推動。 |